亚星官方yaxin333登录(有限公司)-Weixin百科

首页  >  新闻事件  >  详情
IPD系列访谈·第一篇 丨汪柏松:从复制到移植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IPD)是一套高效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目前在亚星官方yaxin333登录已步入推行与优化阶段。IPD这项帮助众多企业从偶然成功走向必然之路的利器,势必将在华正生根、深入,不断优化成为一套适合华正的、标准化的、持续稳定交付高质量新产品的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成为高端电子基础材料和特种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应用领域总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宏伟愿景。



编者按:

 从今天起,我们每月将邀请IPD体系中的核心人物,了解他们是如何以身作则、将IPD思想融入实际工作,让IPD管理体系的种子在华正开花结果。开启本次IPD系列访谈的是华正最贴近一线的负责人们,他们将与我们分享IPD推行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考。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高频产品线总经理汪柏松,与管理办公室陈艳芬,一起探讨IPD管理体系带来的变化,为IPD系列访谈活动打响第一枪。



人物专访:汪柏松


高频材料产品线总经理


图片




图片

由点到面,长期获取有价值的需求



记者:

今天很高兴邀请汪总做一个IPD专项访谈。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推行IPD之前,我们是如何进行市场需求导入的?



 汪总:

     之前的市场调查主要以市场部为主,调研方向以市场的发展趋势、整个行业的动态为主,包括我们同行的情况。然后通常以口头的传递方式,或者只有一份书面的调查报告,简单地传递到市场部或者研发部,但这样传递是很碎片化的。


那么延伸下去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进行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其实是两句话,先是获取需求,然后是管理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长期获取有价值需求的能力和意识。


也就是说,之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主要以市场部门为主,并且以往公司内部并没有一套机制对调研结果和需求进行判断与传递,也未能进行长期需求的跟进和分析。


记者:

与过往市场调研的传统模式相比,您认为IPD的需求管理和路标规划的优点是什么?

 汪总:

    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市场调研其实只是获取需求的一部分。IPD的需求管理,要求参与的部门更多,比如市场对应用需求、市场容量、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研发部门对产品性能的需求分析,技服部门对产品加工的需求,品质部门对整个体系、产品出货包装以及CQC的需求,销售对价格与交期的需求等等。IPD的需求管理更全面,是从产品概念计划、产品实现、形成批量销售订单一直到客户体验,是一整条贯穿的链。

IPD体系下,各个部门不仅要参与需求的收集获取,需求管理分析也需要各个代表加入,因为每个人岗位不一样、专业不一样,收集需求的视角和对需求的了解深度各不相同。研发最了解技术体系和产品性能要求,市场对应用领域和前沿更清楚,销售对客户体验更敏感,技服部门则更多聚焦于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客户的诉求与可匹配的工艺要求。推行IPD,就是要从收集需求管理需求,到形成路标,搭建一套递进的、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组建配套的跨部门团队


图片

图片

实现产品端到端的安全交付


■ 记者:

为了更好地适应IPD体系的流程性管理,华正去年对组织架构做了一些调整,作为产品线总经理,您认为这个职位在IPD体系中是怎样的角色?

 汪总:

   我认为产品线总经理是对产品端到端的安全交付负责,包括及时响应和快速交付。产品线总经理要组建整个团队,要具备快速拉动中台与后台高效响应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拉通产品涉及到的部门,包括生产、工艺、品质、研发等等,不再只是单纯的跑终端。另外和之前只对客户、一个市场应用面服务不同,产品线总经理现在要负责从产品定性到形成预期销售额,一直到品牌建设,这整个从零开始的过程。


现在作为产品线总经理,另一个高要求在于产品经营能力与预判能力。什么叫产品经营能力?就是我做出来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比如产品质量、交付效率,以及能否满足公司财务指标等等。除此之外,产品线负责人要站在整个产品线经营的角度上考量与平衡,还要关注原材料与成品的备料风险管控、BOM的成本管控、工艺降本优化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及产品的聚集与品牌建设等等。



图片

“从复制到移植”



■ 记者:

那么后续产品线的各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您认为如何实现项目链的贯通?

 汪总:

    我觉得还得严格按照IPD的流程不断推行,在运用中去吸收与优化,将其流程化、标准化、程序化地使用。

图片


■ 记者:

相当于把IPD的流程建立起来,之后能够拉通我们团队的交付能力。那么在IPD的管理模式中,您认为它对项目经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汪总:

    首先,我们的视野和高度不能局限。项目经理要站在整个产品的角度思考,全面地考量产品,包括工艺研发路线的规划、产品的品质、产品的资源投入,以及盈利等等。


我希望项目经理不光单纯地实现产品、达到项目书上的目标,更难能可贵的是要通过IPD项目来总结先进的方法论和管理经验,做适合华正、适合华正人的、可移植的管理模式,同时培养更多优秀的骨干。现在我们各项目成员、各关键代表身兼数职,这说明我们资源池内可用的人才不多、我们的中坚骨干人员太少了。通过IPD项目,将中后台的“练兵”与前台的“打仗”相结合,在运用中解决问题、推动理论到实际的发展和优化,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人才。



■ 记者:

除了您刚刚提到的资源池,目前我们IPD推行的过程中,您还有遇到哪些困难或者问题吗?

 汪总:

现阶段困难当然有,毕竟才刚刚推行,比如产品线与职能线跨部门的协调问题。但相信我们产品线负责人、项目经理们更加主动地与职能部门进行深度沟通,帮助代表们明确职责、深刻认知IPD体系、了解IPD项目的重要性,一定能提高项目成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识别和吸收,相信我们能把IPD的理论通过实践、不断推行,形成我们华正自己的文化。









IPD寄语


■ 记者:

好的,最后请您给公司IPD体系送上一份寄语吧。

 汪总:

IPD我们要长期坚持,要提炼,要总结,要全员参与!



图片
END




Baidu
sogou